评论:高校除了“卖萌”还能干点什么
近日,“上清华变白富美”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。一些清华女生晒出自己刚入学和将毕业的对比照片,网友评价称“上完大学,变成白富美‘女神’了”。清华大学招生办官方微博也转发推广了这次晒照片活动,被网友质疑是借晒照片大做“招生广告”。(6月17日《新京报》)
其实,清华大学放下身段“卖萌”,总比以往那种刻板无趣的“高大上”面目更为可亲,更接地气。而这也几乎成为近年来各个高校的潮流,类似于“我在XX大学等你”的萌妹子宣传照,大学校长脱口激情演讲等现象,都说明高校正在悄然之间从以往坐等考生争抢的卖方市场,转换为通过多元化途径争取优秀考生的买方市场,这一现象总体说来值得肯定与鼓励。
不过,高校的社会价值毕竟还在于其崇尚学术本位、为年轻学子创造更加开放自由的发展和创新空间,为传道授业提供更能激发师生智慧与主动性的土壤,公众更为看重后者带给学子们一些新变化、新风向。
这就是说,其实高校“卖萌”的背后,更重要的还是转变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,在教育创新与尊重学术发展规律上下工夫,彻底扭转以往部分高校乃至高等教育滞后于时代发展,还停留在应试模式的印象。不断爆出的高校丑闻,如副校长抄袭、招生处长腐败案件,更造成了公众对于高校改革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之嫌的质疑。因此,只有当高校改革有了更多的实质性动作,从学术归位到教授自治等社会疾呼多年的改革领域有了质的突破,与世界先进高校和学术标准进一步接轨,高校形象才能自然而然地被公众所接受。
高校除了“卖萌”还能干点什么?这看上去是质问,其实也是期待。将这种与时俱进思维和创新的“卖萌精神”用到改革中,就是公众对于高校“卖萌”之后的期盼。(毕舸)